科普文章
【学雷锋季】药剂科:和垂医药师聊疼痛·认知篇(1)
什么是疼痛?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2020年7月最新的定义,“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情感体验,或与此相似的经历”。这个概念可能有点儿晦涩,其实落实到具体感受,可能麻、木、酸、胀,甚至是“痒”以及各种不能名状的不适,都有可能和疼痛有关。所以,患者可能以任何主诉出现在任何一个临床科室,而最终的诊断结果都可能与疼痛相关。
什么是慢性疼痛?
疼痛有很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是按照疼痛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
通常我们将没有明显的组织损伤、持续3个月及以上的疼痛称为慢性疼痛。常见的慢性疼痛包括癌痛、带状疱疹后遗疼痛、三叉神经痛、糖尿病足神经痛等。
慢性疼痛可能在没有任何确切病因或组织损伤的情况下持续存在,常伴随抑郁和焦虑,严重损害身心健康,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破坏性不容忽视。
慢性疼痛能不能“扛”过去?
不能。
慢性疼痛长期忍痛可以造成神经不可逆的病理性损伤,使疼痛更加顽固、难于控制。同时,由于长期的疼痛困扰,人会产生衰弱、失眠等躯体症状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又反过来影响机体的修复功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加重疼痛。
所以,疼痛无需忍!请勇敢说出你的疼痛!!
疼痛能不能治?
能。
疼痛与血压、体温、呼吸、心率一样,是重要的生命体征。无痛,是基本人权。
通过规范的治疗,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实现无痛或低痛生存。
胃/肝/肾/心脏不好,还能用镇痛药吗?
可以的。
镇痛药物有很多种,医生会根据疼痛的诱因、性质、程度以及患者的病生理状态选择适宜的品种,必要时还会做剂量调整。因此,即使患者存在某些脏器功能障碍,通过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仍然是可以实现无痛生活的。
本文仅限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 标签:
- 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