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请党放心 战疫有我②】在缓冲病房的日子里
今年4月,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朝阳区的地图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封管控区。为了解决各封管控区居民的就医问题,在朝阳区卫健委的号召下,医院立即在北八楼开设了缓冲病房,专门收治封管控区的住院患者。
4月30日,缓冲病房紧锣密鼓地开张了,骨二科主任医师王洁颖担任负责人,医院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分别派出了张立男和李燕飞两位医生支援缓冲内科,两位女医生虽然年轻,但是面对疫情毫不畏惧,且经验丰富、热血澎湃,细致耐心的她们在王洁颖的带领下完善制度流程,搭建医护患管理系统,一切忙中有序,有条不紊,把刚成立的缓冲内科工作开展了起来。
▲王洁颖(左二)在主持缓冲病房早交班
5月初,随着疫情发展和封管控区的增多,医院发热门诊的患者急剧增加,缓冲病房的住院患者数量也与日俱增。其中,大多是患有慢性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内科疾病的患者。针对这一情况,5月3日,心内科主任医师梁鹏临危受命,驰援缓冲病房,担任内科负责人。随后ICU、心内科、神经内科、呼吸科、国际医疗部、全科医学科、肾内科等一线医生也参与到缓冲内科的救治工作中,缓冲病房的内科医师队伍不断壮大。
▲缓冲病房医生们在查看患者病历
缓冲病房收治病种繁杂,上有耄耋之年的老人,下有而立之年的青年;有性命危在旦夕的重患,也有合并多系统疾病的复杂病例;有意识清楚表达明确的,也有昏迷不醒或痴呆无法交流的……为了使所有患者都得到悉心的照料,也为了疫情的有效控制,护士们6小时换一次班,期间不能喝水,不能上卫生间,更要忍着生理期的不适坚持工作。医生们责任更重,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擅长的专业并不相同,但是面对的患者病情却是五花八门,值守在缓冲病房的医生们不仅要熟知每一个患者的病情,还要忍受隔离装备带来的种种不便进行各类救治操作。
▲医生周荣荣在为患者进行胸腔穿刺
心脏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常常合并胸腔积液,如果是在普通病房,做个胸腔穿刺术,是每一个内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但是在缓冲病房,医生穿着防护服、戴着双层手套,就不那么容易了。胸穿需要患者裸露背部,所以不能开空调以免感冒,常常汗水在面屏内、在口罩内、在防护服内,顺流直下;戴着双层手套,触摸肋间隙和叩诊都受限,但是为了操作准确无误,他们需要反复触、反复叩。在穿刺成功后,患者的胸水引出,喘憋症状得到缓解后,多少汗水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做胸穿、上呼吸机;静脉穿刺、插尿管……在缓冲病房的医生和护士们24小时守护患者。在这里,大家仿佛没有了上下班的概念,下夜班的医护人员通常连班继续工作,负责人梁鹏甚至连续多日未回家,保证第一时间应对患者病情。尽管缓冲病房的医生来自不同的科室,但在这个新的集体中,每一位医生都没有丝毫怨言,“没事儿,我多干一点,多做一个心电图,多采一个咽拭子,其他医生就轻松一点。”
▲梁鹏(右三)在缓冲病房查房
为了保证缓冲病房的患者能得到更加专业、一体化的诊疗,除了缓冲病房的医生们,各个专业科室都是第一时间响应,肾内科主任余永武多次带领团队进入缓冲病房查房,为缓冲病房内的患者进行床旁血液净化治疗、肾穿刺等操作;心内科主任皮林、神经内科主任宋士萍直接派遣一支专科队伍入驻缓冲病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等会诊医师也是随叫随到。这使得缓冲病房成为了一个兼具疫情防控与综合医疗实力为一体的强大治疗团队,也保证了每一个患者救治的专业性、及时性和准确性。
▲缓冲病房部分医护人员合影
在缓冲病房的一个月里,大家见证了朝阳区本轮疫情从开始,到全面清零的整个过程。在这个不平凡的五月,每一名医生在这里,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的医学生誓言,收获了自我成长、体会到了作为一名医务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感受到了同事们团结协助的力量,收获了工作中的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