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垂医要闻】医务社工就位啦
医务社工是谁?
他们不是医护,却和医护一起工作。
他们不用手术刀,也不戴听诊器,但他们时常穿梭于病房与门急诊之间,做医患的润滑剂。他们通过服务架起医患之间温情的桥梁,让医疗更具温度。他们手持三大工作法宝“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法,帮助就诊者及家属适应在院的生活,提供心理上的支持,经济上的帮助和就诊时的陪伴。刘继同教授曾说:“他们是医师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家庭的保护人,社区的组织者,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的合作者”。
医务社工能干什么?
1. 帮助病患及其家属适应医院环境
当就诊者进入医院时,需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陌生的环境。在这种情境下,病患和家属常常会感到不安和焦虑。社工通过服务,来帮助就诊者和家属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医院的环境,缓解他们紧张、焦虑的情绪,以便于更好地应对环境冲突。
2. 帮助病患及其家属解决困难,重建支持网络
住院期间,就诊者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如医疗费用的支付压力、对疾病的认识不足,无法适应医院的生活,甚至长期慢性病患者,他们还需要面对因长期住院治疗而被社会疏离的孤独感。社工帮助其服务对象解决困难,帮助患者重建支持网络。
3. 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发掘自身潜力,解决住院期间遇到的困难
生病可能导致患者对自己的评价变得负面,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社工通过与病患和家属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困惑,引导他们积极面对疾病,发掘自身的潜力,重拾信心,使患者走出困境。
4. 为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减轻压力
医护人员是医疗机构的核心力量,他们的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社工通过小组活动等方式,可以减轻医务人员的压力,让医护人员“轻装上阵”横扫疾病。
5. 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宣传教育
社区居民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力量,社工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举办健康讲座等方式,向社区居民宣传疾病预防知识。针对不同的人群,如亚健康人群、司机、办公室白领、老人、妇女、儿童等,社工提供相应的健康常识和保健知识。这些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医务社工和医院的医生护士有什么区别?
医生治疗患者的疾病,护士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医务社工秉持“全人”视角,以“生理-心理-社会-灵性”模式关注人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和环境对人的影响,倾听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需求并解决问题,发掘个体优势和潜能,提升应对同类问题的能力。“医—护—社”三剑客,都是患者对抗疾病的先锋战士!
项目介绍
“医务社工体系建设(北京市)”项目是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下,由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联合北京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实施搭建的北京市医务社工支持体系探索性实务项目,项目立足于多元化、复杂化的患者需求,通过岗位支持、人才培养、部门赋能等策略帮助搭建医务社工发展的支持体系。驻岗我院为期一年的社工也是该项目实施的具体举措之一。
特别鸣谢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
北京医院协会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
北京市千禾立德社会工作发展中心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