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垂医科普】第二手术区带您了解拔针后如何正确按压?
皮下血肿案例
大家应该都有去医院输液、抽血的经历,治疗结束后发现穿刺点周围一片淤青,甚至感到胀疼,又红又紫好几天都消不下去。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避免?发生后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症状?
01 哪些行为会容易出现拔针后皮下血肿?
1.边按边揉 拔针后由于血液没有凝固,按压时轻柔针眼处时引针眼阻挡,一放松、一阻挡、再放松的状态,这样不但不能止血,相反会加速出血,即便轻微的揉按,也会造成局部皮肤青紫。
2.按压时间过短 看到表面不出血就不压了,实际上,皮下血管上的针眼仍在出血。
3 . 压迫位置不当或面积过小 针头刺入皮肤后会滑行一段距离再刺入血管。拔针后,很多人会只压迫皮肤针眼,而忽略了对主要出血点血管针眼的压迫,导致血管穿刺点在深部组织出血,引起皮下淤血、皮下淤青。
4.按压力度不当 力度过小起不到按压止血的效果,也容易引起皮下出血或淤血的发生。按压力度过重,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而产生淤血。
02 那么如何预防患者穿刺部位皮下血肿?
1、 正确按压,常用的按压部位是沿着血管穿刺点纵向按压,范围是 1cm-3cm,上超过皮肤针眼近心端 1cm-2cm,下盖过皮肤针眼按压与血管方向一致,这样既可以按压皮肤上的针眼又可以压迫血管上的针眼,同时将已经流出血管积在皮肤下的血液尽可能排到皮肤以外,按压面积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淤青出现的可能性。
推荐2种按压方法,
(1)拇指按压法:拇指沿着血管的走向 纵向按压
(2)三指按压法:中指按压在皮肤针孔处,三指沿血管走向,一起向下按压
2、力度适合 按压力度适合,按压压力以指尖按压变苍白为宜。按压力度适中。
3、时间足够时间要足够长(一般3~5分钟),凝血功能差的患者延长至10分钟。必须持续按压、用力均匀,不能按一下看一下,这样容易造成淤青。
4、 2h内勿负重、勿湿水。因止血后血管壁修复需一定时间,若用力可使针眼再通,湿水可使针眼感染。
03如果发生渗血、青紫,我们该怎么做呢?
1、 冷敷 血肿形成 24h 内冷开水毛巾湿敷穿刺点周围肿胀处,每3 ~ 5min 更换一次冷毛巾,共做 30min。冷敷使血管收缩,一方面减少血液的继续渗透,另一方面可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控制局部炎症,减轻渗透部位的肿痛。
2、 热敷 皮下血肿形成 24h 后改用湿毛巾热敷,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加快血肿的吸收。方法基本与冷敷相同。注意控制水温,防止烫伤。
参考文献
盛晓霞 黄爱娥 浅谈周围静脉穿刺致皮下血肿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临床护理
周艳红 王毅 静脉输液拔针按压方法及时间对产生淤血的研究 中国保健营养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及文献资料,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