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垂医科普】高脂血症

字号:

  高脂血症,常被称为高血脂,医学上又称为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甘油三酯(TG)和(或)总胆固醇(TC)升高,也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

640 (4).jpg

  高脂血症在人群中的发病情況是怎样的?

  高脂血症可见于不同年龄及性別的人群,随年龄增加患病率升高,发病高峰在50-69岁,5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高于男性。某些家族性高脂血症还可见于婴幼儿。

  高脂血症有哪些类型?

  根据升高脂蛋白的种类不同,临床上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高脂血症的病因有哪些?

  原发性高脂血症

  原发性高脂血症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具有家族聚集性。相当数量的人群原发性高脂血症原因不明,可能是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相关环境因素有:不良饮食习惯、体力活动不足、肥胖、抽烟、酗酒以及年龄增加。

  继发性高脂血症

  由其他疾病及已知原因导致的血脂异常称为继发性高脂血症。导致继发性高脂血症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滅退、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

  就诊关注问题

  大多数高脂血症都是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或常规体检时发现。

  发现血脂异常时,医生会重点关注患者是否有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和周围动脉疾病的症状,如胸痛、气短、虚弱、呼吸困难或跛行,询问患者的家族史和饮食、运动情况,有助诊断和治疗。

  以下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血脂检测:

  有心脑血管疾病病史者;

  有患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过量饮酒、肥胖;

  有早发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有家族性高脂血症者;

  皮肤或肌腱有黄色瘤者。

  高脂血症诊断标准

  当符合以下空腹静脉血浆检查指标≥1项,可诊断血脂异常:

  总胆固醇 (TC) ≥ 6.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4.1mmol/L;

  甘油三酯 (TG) ≥2.3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1.0mmol/L时。

  TC>5.2mmol/L和LDL-C>3.4mmol/L定为边缘升高,旨在提醒患者加强血脂检测。

  高脂血症的治疗

  高脂血症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基础的治疗措施,继发性血脂异常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升高影响最大。因此,临床上常把控制LDL-C水平作为高脂血症治疗的首要目标,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

  高脂血症的药物治疗

  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脂异常危险评估、血脂异常的特点及药物调脂机制选择不同种类、不同剂量的药物。对于严重的高脂血症,为取得良好疗效,通常需要多种调脂药物联合应用。

  调脂药物按照降低血脂成分的不同,分为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和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主要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他汀类调脂药: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及加速LDL清除来发挥作用。临床上常用的有如洛代他汀、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其他降胆固醇的药物:依折麦布: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乳期、妊娠期禁用。

  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

  贝特类调脂药:主要用于高甘油三脂血症,及以甘油三脂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并能升高HDL-C水平,有非诺贝特、恭扎贝特等。

  高脂血症患者日常生活管理要注意什么?

  合理饮食

  合理饮食是防治高脂血症的基础措施,无论是否口服调脂药物,都应始终坚持。

  饮食推荐

  低脂饮食: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应尽可能减少每日摄入脂肪量(<30g食用油)。最好选用不饱和脂肪酸(植物油、鱼油);

  增加膳食纤维成分,能降低LDL-C水平。

  饮食禁忌

  限制胆固醇摄入:每日摄入量<300mg。

  限酒,饮酒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甘油三脂水平进一步升高,因此高脂血症惠者应限制酒精摄入。

  运动

  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中等强度体育运动。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注: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