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垂医学术】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召开慢性乙肝临床治愈:机遇与挑战研讨会
2024年5月10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感染病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协办的《慢性乙肝临床治愈: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庄辉莅临大会并担任名誉主席。北京大学感染病研究中心暨病原生物学系主任鲁凤民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并主持大会。国内相关领域的三十多位权威专家任讲者、讨论嘉宾和主持应邀参会。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副院长崔宏力及医院相关医护人员共计100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会上,崔宏力首先致开幕辞,他首先向庄辉、鲁凤民等肝病界同道的莅临表示欢迎。他讲到,此次病毒性肝炎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乙肝领域前沿,不仅可以推动慢性乙肝的临床治疗工作,更能促进医院学科的发展。他表示,希望此次会议能够提升垂杨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在病毒性肝病方面的研究,为国内相关学科搭建学习沟通交流的平台,惠及更多肝病患者,助力我国慢性乙肝防治事业的发展,也为“健康中国”战略做出更大的贡献。
▲崔宏力教授 致辞
随后,鲁凤民教授的主持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胡鹏教授做了如何提升肝病学科发展的报告,并希望通过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有机结合,推动慢乙肝诊疗的规范化、科学化,为肝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鲁凤民教授 主持
▲胡鹏 教授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在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李增德教授主持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在以《慢乙肝临床治愈成效及困惑》为题的学术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乙肝功能性治愈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结合“珠峰”项目的最新进展,阐述了慢乙肝临床治愈的成效和困惑
▲高志良 教授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陈琳教授主持下,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吴超教授讲解了慢性乙型肝炎不确定期的争议及干预管理,介绍了乙肝不确定期的定义、分布、肝损伤程度、预后及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
▲陈琳教授 主持
▲吴超 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讲述了非活动性HBsAg携带这类患者使用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的必要性及有效性,带来了全新的思考。
▲陈新月 教授
接下来,在胡鹏教授的主持下,胡鹏教授、窦晓光教授、耿嘉蔚教授、党双锁教授分别讲解了评估获得部分应答的NA经治患者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后的HBsAg清除研究,以及“破冰项目”、“启航项目”和“长安项目”的详细进展,表明目前可能基于干扰素为基础的治疗方案使乙肝临床治愈成为现实。
▲窦晓光 教授
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教授的主持下,张继明教授、封波教授、陈香梅教授、韦嘉教授、鲁凤民教授分别讲解了免疫视角下的乙肝治愈、NA停药与HBsAg自发清除、基础视角下整合来源HBsAg的表达分泌特征、宿主力量在乙肝治愈中的作用。
▲张继明 教授
▲封波 教授
▲陈香梅 教授
▲鲁凤民 教授
接下来,海军军医大学905医院陈成伟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李杰教授主持指南答疑与会议提问环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丁洋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张立婷教授、太原市第三医院冯亦农教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王凤梅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赵雷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赵素贤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郑素军教授围绕话题展开了讨论。
▲陈成伟 教授
▲丁洋 教授
▲张立婷 教授
▲冯亦农 教授
▲赵雷 教授
▲赵素贤 教授
▲郑素军 教授
热烈的讨论环节结束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贾继东教授的主持下,庄辉院士作了题目为“慢性乙肝临床(功能性)治愈”的大会主旨报告,并对现阶段慢性乙肝临床治愈工作进行总结。最后,庄辉院士为慢性乙肝临床治愈:机遇与挑战研讨会做了精彩总结,会议圆满闭幕。
▲贾继东教授 主持
▲庄辉 院士
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顺利召开,会议累计在线人数1.4 万,引发观众热点话题讨论,反响热烈。此次学术盛会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感染病科医师对慢乙肝临床治愈的认识,提升慢乙肝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服务,为生命保驾护航。
下一篇: 【垂医救治】神经外科:紧急拆弹,转危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