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杨柳病例】脊柱矫形技术助力老年脊柱侧弯患者重获新生

字号:

  近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脊柱外科(骨四科)主治医师刘正在门诊接诊了一位77岁的女性患者。老人由家属借助轮椅推入诊室。在问诊过程中刘正得知,患者因进行性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正常起居生活、活动2年余。不能长距离直立行走,坐久、站久均不能坚持1小时,需要卧床休息才能缓解,生活质量受限明显,间断出现间歇性跛行。

  刘正经过查体,询问病史,并初步检查,诊断老人为退行性脊柱侧弯所致,侧弯程度将近 40°。根据老人目前症状、体征及检查结果,如果疾病治疗彻底治疗需要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手术时间、难度、风险均较大,而且是针对一位将近八旬的老人。刘正详细与老人及家属交代手术风险、难度,并告知疾病治疗的全程。而且,住院后也不见得一定能手术,住院后需要详细检查、各方面评估老人身体状况。后患者与家属经过考虑,仍然选择住院手术治疗。

  入院后,脊柱外科(骨四科)主任医师姜树东组织全科讨论老人病情,探讨手术的可能性,并综合患者基础情况、老人诉求及麻醉科室的相关会诊建议,为患者量身制定了T11-S1长节段脊柱侧弯矫形术。术中通过骨科机器人辅助精准、高效置钉,这大大缩短手术过程中这项步骤时间。在姜树东的带领下,手术全程顺利,术后患者脊柱侧弯较术前明显恢复,症状明显减轻。术后患者经过精心护理、治疗,顺利出院。

  术前影像:侧弯角度 卧位(34.7°) 站位(41.9°)

术后影像

5.jpg

科普小课堂:退行性脊柱侧弯

  退行性脊柱侧弯(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是成人最常见的脊柱畸形类型,尤其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 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DS病因复杂, 与椎间盘退变、生物力学改变、骨质疏松和肌肉减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大都是因为患者在骨骼系统成熟后由 于积累性劳损、骨质疏松等一系列原因导致解剖结构的退行性改变而逐步发生。发病平均年龄约为70.5岁,50岁 以上人群中发病率约为6% 。但据近年来的研究统计,60岁以上无症状人群中有高达68%的患者罹患DS,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虽然部分DS患者并无临床表现,仅由影像学检查发现,但仍有相当的患者出现一系列疼痛和神经功能损害 的症状,包括腰背部疼痛、神经根性症状、神经源性跛行等。60%~80%出现临床症状的患者存在腰背部疼痛,疼 痛部位多集中于侧凸的凸侧,在劳累后加剧、平卧时缓解。DS患者多合并间歇性跛行,但与典型神经源性跛行 不同,此类跛行通常无法以前倾姿势缓解症状,而需以双臂支撑躯干获得临床缓解。

  本例报道患者老年女性,77岁,合并骨质疏松、腰椎滑脱,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均符合典型DS诊断。依据术前影像资料,属于SRS-Schwab分型 -L型(胸腰弯或腰弯为主型),侧弯角度 41.9°。

  目前保守治疗仍然是最早期的治疗手段,也是常见的一线治疗手段之一。控制患者疼痛及局部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保守治疗通常包括物理治疗、核心肌群锻炼、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抗抑郁药、抗惊厥药等)、针灸等。

  本例患者术前保守治疗2年,均无法明显缓解症状,且活动能力进行性下降,期间因日常活动不能自己,不慎 摔倒致股骨颈骨折,随后进行了股骨头置换手术。医疗团队通过对该例患者脊柱T11-S1节段进行脊柱矫形手术, 术后侧弯角度矫正为6.4°。术后患者自诉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改善明显,基本可以独立自主生活,完成 散步、上下楼梯等活动。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或文献,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