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新闻

医院概况

医院新闻

【学雷锋季】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开展“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17
字号:

  2025年4月11日,在第29个“世界帕金森病日”来临之际,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门诊部联合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检验科在医院门诊大厅开展了主题为“帕病预警早发现,从容应对更主动”的义诊活动。本次义诊旨在普及帕金森病防治知识,提升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认知,帮助患者科学应对帕金森病。检验科主任宁永忠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刘宇、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杜玉娟参加了此次义诊。

21.jpg

  义诊活动现场,吸引了许多患者、家属前去咨询了解,医生们耐心倾听患者症状表现、仔细进行体格检查,结合病例资料,以专业的医疗服务和温暖的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帮助。刘宇还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照料等一系列问题入手,为“帕友”和家人们答疑解惑,提供专业的指导。患者和家属纷纷表示,通过义诊,对预防帕金森病和照护“帕病”患者有了更进一步认识,“希望类似的健康义诊多多举办,方便百姓学习健康知识。”

  此次义诊共接待患者咨询逾50人次。今后,医院神经内科也将致力于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帮助帕金森病患者和家属进一步了解疾病、战胜疾病。呼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动作变慢、静止性震颤、肢体僵硬、易跌倒等情况,及时就医。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于每周二上午开设了“帕金森专病门诊”,为帕金森病患者提供更专业、系统的诊疗服务,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帕金森疾病,守护“稳稳的幸福”!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神经内科帕金森专病门诊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

  出诊医生:刘宇(主治医师)

  注:具体出诊以当日为准

  科普小课堂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在我国,帕金森病的年发病率约为10-25例/10万人,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升高,其发病主要是由于脑内多巴胺神经元的退化所致,这种神经元的减少会引起身体运动功能的障碍,就像“生锈的机器人”,动作会变慢、变僵硬,同时也可伴发多种非运动症状。

  二、帕金森病的症状表现

  1.核心运动症状

  帕金森病的核心运动症状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

  用四个字概括:“抖”、“僵”、“慢”、“摔”

  “抖”指静止性震颤:表现为手、胳膊、小腿、下颌等部位在静止放松时不自主地抖动,手指常呈现“搓丸样”动作,活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震颤多不对称,通常从单侧肢体开始。

  “僵”指肌强直:即肌肉变得紧绷,关节活动时有“齿轮样”卡顿,四肢活动时感到僵硬、不灵活(如转身、翻身、起床困难),且面部表情减少。

  “慢”指运动迟缓:即日常生活中穿衣、洗脸、刷牙等动作变慢,手臂摆动减少,写字越写越小。

  “摔”指姿势步态异常:中晚期行走时身体前倾,呈“慌张步态”,易跌倒,站立不稳,转弯时突然无法迈步,呈冻结步态。

  2.非运动症状(可能先于运动症状出现)

  表现为嗅觉减退或丧失、便秘、抑郁焦虑、睡眠障碍(如梦中大喊或拳打脚踢),晚期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三、帕金森病的治疗

  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手术、康复等综合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症状、延缓进展并提高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核心手段,主要通过补充多巴胺或调节多巴能系统来改善症状。当药物治疗效果减退或出现严重运动并发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术即DBS手术等)。康复与支持治疗,贯穿整个疾病过程,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辅助手段,包括运动康复、语言与吞咽训练、心理支持等。除此之外,还应注意生活方式管理,如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及避免跌倒等。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使得帕金森病的诊断、检测、手术治疗以及康复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资料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