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紧密型医疗集团】专家调研探基层,共绘健康新图景
在追求健康中国的道路上,朝阳区紧密型南部医疗集团应运而生。它以创新的医疗模式,整合优质医疗资源,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一、创新医疗模式,构建紧密型医疗集团
紧密型南部医疗集团以垂杨柳医院为核心,联合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起一个紧密协作的医疗团队。通过业务协同、信息互通、统一管理以及学科共建,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体系。这一体系有效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更通过专家调研机制,将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至社区,使居民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专家级的医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新格局。
二、深入社区调研,精准对接需求
为了更精准地把握社区需求,提升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医疗集团精心组织了第二批专家调研团队,深入垡头、王四营、黑庄户、豆各庄、南磨房第二、潘家园第二社区卫生中心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团团长由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王萌担任,团队成员汇聚了北京市垂杨柳医院院长助理王书平(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神经内科主任李薇、运动医学与关节外科(骨二科)主任赵巍、老年医学科主任彭夫松、护理部主任李春营、临床心理科副主任李志勇、临床营养科主任张晓云、放射科主任杨家斐、肾内科主任余永武、医院管理轮值副主任满新贺等多位资深专家。
通过深入调研发现,尽管社区的医疗服务能力已得到显著提升,儿科、内分泌科、外科等专家定期坐诊,基本满足了居民对专科医疗服务的需求,但在医疗集团与社区的合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点”和“堵点”。其中,多家社区医生反馈上转病人预后信息无法及时获知的问题尤为突出。针对这一共性问题,医疗集团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主要根源在于转诊流程中信息化支撑不足,以及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治疗衔接不够紧密。
为破解上转病人预后信息沟通不畅的难题,医疗集团计划从多维度入手:首先,优化转诊流程,确保病人在转诊过程中能够获得连续、全面的医疗服务;其次,通过积极与上级领导部门反映和沟通,加强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信息沟通系统建设,建立定期交流机制,并指定专人负责信息的沟通与传达,确保病人的治疗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传递至社区医生;最终,通过实施一系列综合措施,实现基层上转病人的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从而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
三、展望未来,持续深化改革,共筑健康未来
展望未来,紧密型南部医疗集团将继续深化改革,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这包括深化专科联盟建设,拓展专科合作范围,强化技术输出,吸引更多专科加入医疗集团内;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建立健全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推动科研与教学合作,鼓励医疗集团的医疗机构开展联合科研攻关,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并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基层实践机会;优化绩效考核与激励体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使社区医生的工作得到更公正的评价,同时强化激励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紧密型南部医疗集团将进一步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让居民看病更加方便、放心,共同绘制出健康中国的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