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开诊预告】守护肺健康 | “肺结节多学科门诊”5月26日正式开诊
肺结节MDT门诊通过多学科协作、精准诊疗和全程管理,显著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治愈率,同时减少不必要的过度治疗。对于肺结节患者,尤其是疑难或高危人群,MDT模式可提供更科学、更个性化的医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门诊特色
多学科协作、系统化干预:
患者无需辗转多个科室,MDT门诊整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放射科、心理科等专家资源,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各学科专家凭借自身专业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对肺小结节进行评估和分析,避免了单一学科视角的局限性。MDT团队通常包括以下学科专家: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负责非手术治疗及长期随访管理。
胸外科:评估手术指征,制定微创手术方案(如单孔胸腔镜手术)。
放射科:通过高分辨率CT、AI影像分析评估结节特征(如毛刺征、胸膜牵拉征等)。
肿瘤外科:针对恶性结节提供放化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建议。
病理科:对活检或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分析,明确结节性质。
临床心理科:对过度焦虑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支持。
精准个性化诊疗:
通过多学科讨论,结合患者临床特点患者的年龄、吸烟史、家族史等个体因素;影像特点如大小、形态、密度、生长速度等,通过影像学、病理学、基因检测等手段,综合判断结节的良恶性,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结节的性质(良性/恶性)、大小、密度、生长趋势及患者个体情况(如既往手术史、肺功能等)为每位患者制定精准的个性化诊疗方案,包括定期随访、进一步检查或及时手术等。
全流程管理:
采用“评估-干预-随访”一体化诊疗模式,涵盖从肺小结节的发现、诊断、治疗到随访的整个过程。在诊断过程中,提供便捷的检查流程和快速的结果反馈;治疗后,为患者制定长期的随访计划,密切监测结节变化,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进行处理。
适宜人群:
(1)体检发现肺结节者:尤其是CT检出多发结节或高危结节的患者。
(2)疑难病例:结节性质不明确,需多学科会诊以明确诊断。
(3)既往手术或治疗后复发者:术后新发结节需综合评估。
(4)肺癌高危人群:吸烟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如石棉、粉尘接触者)。
(5)心理焦虑患者:因结节问题过度担忧,需专业团队疏导并制定科学管理方案。
就诊建议:
开诊时间:2025年5月26日起,每周一下午。
就诊地点:门诊楼内科一诊区11诊室。
挂号方式:
- 微信公众号搜索并关注“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菜单中选择“预约挂号”选择相应科室。
- 114预约平台。
- 院内自助机及人工挂号窗口。
注:以上出诊时间以当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