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脆弱期”:骨髓抑制期

字号: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化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化疗在杀灭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的造血干细胞造成损伤,导致骨髓抑制的出现。

  一、什么是骨髓抑制期

  骨髓抑制期是指化疗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受到抑制,导致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的时期。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化疗后的7-14天,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可能会持续数周。

  二、骨髓抑制期的表现

  1.白细胞减少: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御外来病原体的入侵。化疗后,白细胞数量减少,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常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泌尿道和消化道等。常见病原体: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真菌(曲霉菌、念珠菌)、病毒(EBV、CMV),典型表现:发热可能是唯一症状;

  2.血红蛋白降低: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等症状;

  3.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

  三、骨髓抑制期的护理

  1.预防感染:由于白细胞减少,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因此,在骨髓抑制期,患者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手,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口腔/肛周护理(如碳酸氢钠漱口),如果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饮食调理:化疗期间,患者的食欲可能会受影响,但营养摄入对于身体的恢复非常重要,建议患者多吃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且软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同时,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观察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会增加出血的风险,患者需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是否有皮肤瘀点、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如果出现出血倾向,应及时就医;

  4.休息与活动:化疗后,患者身体较为虚弱,需要充足的休息,但长时间卧床也会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问题,因此,患者可以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进行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四、骨髓抑制期的治疗

  1.输血治疗:对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明显降低的患者,根据病情可能需要输血治疗,输血可以迅速提高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水平,改善贫血和出血症状;

  2.升白细胞治疗:常用的升白细胞药物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这些药物可以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提高白细胞数量, 但应避免过度依赖"升白针",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3.抗感染治疗:如果患者发生感染,需要根据感染的病原体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五、骨髓抑制期的预后

  大多数患者在经过适当的护理和治疗之后,都能够顺利度过骨髓抑制期,恢复正常造血功能。然而,对于一些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或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骨髓抑制期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总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阶段。患者和家属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状况,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疗效果。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