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肠癌:一个“潜伏高手”的翻车实录

字号:

  肠癌,是发达国家的“富贵病”:肠癌(结直肠癌)在全球癌症排行榜上稳居“前三甲”,死亡率更是冲到了第二名[1]。这病还挺“势利”——越有钱的地方(比如澳洲、欧洲、北美)发病率越高,仿佛在说:“生活好了,肠子反而遭殃了?”

  在中国,肠癌等于低调的“健康杀手”,肠癌是个“闷声干大事”的主儿:每年新增51.7万病例,占全球26.8%(相当于每4个肠癌患者里就有1个中国人)[2],死亡人数24万,同样占全球26.5%[3]。国内癌种PK中,肠癌发病率排第二,死亡率排第四,堪称“隐形冠军”[3]。

  肠癌的“阴谋”:从息肉到癌症的漫长潜伏[4]。肠癌是个“慢性子”,从息肉变成癌平均要5-10年[5]。这期间它偷偷摸摸搞事情,早期几乎没症状!但好消息是:早期发现(息肉或早癌阶段):5年生存率超90%,基本能“除根”。拖到晚期:生存率暴跌到30%以下,治疗难度飙升[6]。

  所以,肠癌是个“给机会不中用”的对手——只要筛查够早,它就没戏!肠癌筛查是一场“肠道大扫除”。

  一、为什么要筛查?

  1.它是沉默的息肉:80%的肠癌由息肉演变,但息肉平时不痛不痒,全靠筛查“揪出来”。

  2.时间窗口长:5-10年的潜伏期,足够你“截胡”癌症。

  3.省钱的真相:切个息肉几百块,治晚期肠癌几十万——筛查才是真-理-财!

  二、筛查方法:选对工具,事半功倍从,从“便便侦探”到“肠道摄像头。

  序贯筛查:先礼后兵,肠癌筛查就像“相亲”流程:先无创初筛(相当于“交换微信”):简单便宜,适合大面积“海选”。再有创确诊(相当于“见家长”):肠镜出场,一锤定音!

  1.无创初筛:四大“便衣侦探”

  a. 粪便潜血试验(FIT)——“便便测谎仪”

  原理:检测便便里肉眼看不见的血迹(肿瘤/息肉可能偷偷出血)。

  优点:5块钱的成本,厕所就能完成,堪称“贫民窟筛查神器”。

  缺点:痔疮患者容易“背锅”(假阳性),吃个猪血火锅可能“造假”。

  适用:40+普通人年度体检必备,建议每年玩一次“便便找茬”。

  b.粪便DNA检测——“肠道基因黑客”

  原理:从便便里扒拉出肿瘤细胞的DNA碎片。

  优点:比FIT更精准,连早癌的“马甲”都能识破。

  缺点:价格堪比一顿火锅(约1000元),不过已进医保。

  c.肿瘤标志物(CEA/CA199)——“血液里的烟雾报警器”

  原理:抽血查癌症相关蛋白。

  优点:一针见血,当天出结果。

  缺点:经常“误报”(炎症也会升高),像“小区广播”——能告诉你出事了,但说不清是哪户人家(无器官特异性)。

  d.问卷调查——“算命式筛查”

  经典问卷:亚太结直肠癌评分(APCS)、高危因素问卷(HRFQ)。

  灵魂拷问:“你爸/妈得肠癌没?”、“每天坐多久”、“爱吃烧烤还是吃草?”

  优点:免费!不用脱裤子!

  缺点:老年人:“字太小看不清!”、社恐人士:“为什么要问我便秘史?!”

  2.有创确诊:肠镜——“肠道摄像头”,是金标准。

  为什么是金标准?

  功能强大:能直播肠道实况(息肉/溃疡/肿瘤一览无余),发现可疑分子(息肉)直接“就地正法”(切除)。

  适用人群:无创筛查阳性(FIT/DNA异常)。

  高危人群(长期996+烧烤爱好者+家族遗传倾向)。

  肠癌筛查“黄金组合”:

  初筛三选一:省钱派:FIT(每年1次)+问卷;土豪派:粪便DNA检测(2-3年1次)。

  确诊必杀技:肠镜(该做就别怂!)。

  记住:40岁是肠道的“觉醒年代”!筛查=给肠道买保险——现在遭点罪,将来少受罪!肠镜体验者反馈:“泻药难喝?”,想想化疗药,瞬间觉得甜了!

  三、谁该筛查?

  普通人群:40岁起,每5-10年做1次肠镜,相当于“肠道年检”;

  高危人群(有家族史、长期便秘/腹泻、爱吃红肉/烧烤):提前到30岁,缩短筛查间隔,1-3年/次,相当于“肠道重点监控”;

  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患结肠癌,筛查年龄应比家族中最年轻患者的确诊年龄提前10年;

  遗传性肠癌综合征(如林奇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20-25岁就要开始定期肠镜检查。3-6个月/次,相当于“肠道盯梢”;

  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

  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需定期监测。

  肠镜的小烦恼

  清肠准备:喝泻药拉到“菊花喷泉”(但最新有小剂量方案了!)。

  心理阴影:怕痛?有无痛肠镜(睡一觉就结束),怕羞?医生每天看几十个屁股,早就麻木了。

  四、结肠癌筛查的常见误区

  误区1:“我没有症状,不需要筛查”

  事实:早期结肠癌通常无症状,等症状出现时可能已到中晚期。

  误区2:“肠镜检查太痛苦,不敢做”

  事实:现代无痛肠镜(麻醉下进行)已极大降低不适感,整个过程仅20-30分钟。

  误区3:“粪便潜血阳性一定是癌症”

  事实:痔疮、胃炎、肠道炎症等也可能导致阳性,需进一步做肠镜确认。

  误区4:“粪便潜血阴性一定不是癌”

  事实:部分粪便潜血阴性的人群也有可能结直肠腺瘤及进展期肿瘤。

  误区5:“年轻人不会得结肠癌”

  事实:近年结肠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下图)越来越多的40岁左右的患者已是结肠癌晚期,有家族史者更应提前筛查(提前10年检查结肠镜)。

3.jpg

  五、如何降低结肠癌风险?

  除了筛查,以下措施有助于预防结肠癌:

  1.饮食调整:少吃“肠子杀手”,多吃“肠道保镖”

  红肉 & 加工肉(香肠、培根、午餐肉): 肠癌“最佳助攻”真相:每天多吃50g加工肉,肠癌风险增加18%(世界卫生组织盖章认证的“致癌物”)。建议:把烧烤摊的会员卡扔了,换成蔬菜沙拉折扣券!

  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全谷物):肠道的“扫地机器人”,促进排便,减少致癌物和肠壁的“亲密接触”。口号:“一天一苹果,肠癌远离我!”(当然西兰花、燕麦片也管用)

  2.生活方式:别让肠子“躺平”!

  戒烟:吸烟不仅伤肺,还让肠癌风险增加50%,肠子表示:“我招谁惹谁了?”

  限酒:酒精是肠癌的“隐形推手”,男性每天≤2杯,女性≤1杯(1杯≈1听啤酒)。

  运动:久坐=肠子“坐牢”:每坐1小时,起来扭扭屁股(同事问就说在“防癌”)。最佳运动量:每周150分钟中强度运动(比如快走、跳广场舞)。目标:BMI<24(计算公式:体重kg ÷ 身高m?),腰围<90cm(男)/85cm(女)

  3.体重管理:别让肥肉成为肠癌的“温床”,肥胖的危害:腰围每增加10cm,肠癌风险增加10%!啤酒肚不是“富贵象征”,而是“肠癌邀请函”。减肥口号:“瘦一斤,肠癌风险降一分!”

  防肠癌“三字经”:吃粗粮,少烤肉;多运动,别久坐;不抽烟,酒少喝;控体重,肠快活。

  六、小结:肠癌筛查=健康“后悔药”

  结肠癌虽高发,但可防、可治、可治愈。关键在于早筛、早诊、早治。

  如果您或家人属于高危人群,或已年满40岁,请务必重视筛查,别让“无症状”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40岁是肠镜的“成人礼”。便潜血是懒人首选,肠镜是终极武器。早筛=省钱+保命,比转发锦鲤靠谱多了!肠癌筛查就像给肠道做“年检”,别等“发动机报废”才修车!肠癌的成长史就像一部“反派养成记”,但幸运的是——我们有足够时间“改剧本”!

  肠癌预防指南:管住嘴、迈开腿,别让肠子遭老罪!

  (本文综合医学指南及专家建议,筛查方案请以医生具体评估为准。)

  References

  [1]Siegel RL, Wagle NS, Cercek A, Smith RA, Jemal A. Colorectal cancer statistics, 2023. CA Cancer J Clin. 2023. 73(3): 233-254.

  [2]Han B, Zheng R, Zeng H, et 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2022. J Natl Cancer Cent. 2024. 4(1): 47-53.

  [3]郑荣寿, 陈茹, 韩冰峰等. 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 中华肿瘤杂志. 2024. 46(3): 221-231.

  [4]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 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2023版).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103(48): 3896-3908.

  [5]杨婷, 董泽华, 李佳, 吴练练, 于红刚. 结直肠黏膜癌前状态及癌前病变内镜下随访策略. 中华消化杂志. 2024. 44(7): 483-486.

  [6]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消化系统肿瘤协作组. 中国结直肠肿瘤综合预防共识意见(2021年,上海). 胃肠病学. 2021. 26(5): 279-311.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内容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