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垂医科普】消化内科:肠息肉切除手术为什么要住院做?
随着健康知识的普及及群众健康意识的提高,肠镜检查不仅仅是有症状人群的专属,40岁以上人群完善肠镜检查的比例正在逐年提高,而肠镜检查时最常见的即是结肠息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容易演变为结肠癌的状态,也是最多见的息肉类型,需要内镜下切除。
结肠息肉演变过程
为什么内镜下息肉切除需要住院呢?
较小的息肉在门诊肠镜检查的时候可以直接钳除,息肉数目多、较大的息肉则需要住院切除治疗。这是因为较大息肉切除术后会存在一定程度出血、感染甚至穿孔的风险,切除息肉越多,创面越大,则出血等风险会增加。息肉切除术后会导致局部黏膜的缺损及血管损伤,这个时候术者会用止血夹封闭创面,如术后过早活动、止血夹过早脱落风险增加,而此时创面还未愈合,从而导致出血。一旦发生出血,需立即进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否则可能危及生命。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
除出血外,肠腔细菌通过创面也可能引起发热、菌血症、腹痛等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此外还可能出现迟发性穿孔,严重则需要外科手术干预。所以术后制动、缓慢过渡饮食是非常有必要的,最主要的是需要留院观察,避免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并且出院后短期内也要注意避免剧烈活动。
结肠息肉切除术后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避免剧烈活动:如健身、跑步、爬楼梯、提抱重物、骑车,避免泡温泉,避免长时间热水澡、揉肚子,其次避免进食粗纤维食物,如芹菜、韭菜等,最后需保持大便通畅,注意大便颜色,观察有无便血。
您可以填写我们的结直肠肿瘤早诊早治的问卷调查,以便于我们对您的结直肠肿瘤危险因素进行分层管理和随访。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网络,侵删。
- 标签:
- 消化内科
上一篇: 糖友低血钾或是利德尔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