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首都除夕护卫健康】多学科协作,创生命奇迹 | 创伤骨科(骨一科)成功救治复杂骨盆骨折合并重要血管及神经损伤患者
近日,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创伤骨科(骨一科)通过多学科协作(MDT)成功救治一例因高能量创伤导致骨盆粉碎性骨折、骶髂关节脱位合并髂外动脉闭塞、骶丛神经损伤的危重患者。经精准手术与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并于近期康复出院。
紧急救援:外地患者重伤求医
1月21日,创伤骨科(骨一科)值班医生李晗忽然接到急诊外科的会诊电话:有一位辽宁锦州来的骨盆骨折合并髂外动脉闭塞患者需要紧急会诊。接到电话后,李晗立即赶到急诊外科:患者秦先生,26岁,被重物(大型集装箱)挤压伤5天,在当地医院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治疗。病情控制后,患者为进一步手术治疗,联系并转到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经初步检查,患者生命体征暂时平稳,但合并骨盆骨折、骶髂关节脱位、耻骨联合骨折、颅骨骨折、胸椎骨折、肋骨骨折,同时合并左侧髂外动脉闭塞、血栓形成,左侧骶丛神经损伤。创伤骨科(骨一科)主任医师吴冯胜,副主任医师吴飞华两位值班二线在得知情况后,也迅速赶到急诊外科检查患者伤情。为尽快治疗,李晗立即向创伤骨科(骨一科)主任徐执扬汇报情况。徐执扬当即决定将患者收住院治疗。
▼术前检查
全力响应:多学科协作定方案
入院后,创伤骨科(骨一科)医疗团队立即进行术前检查,发现患者血红蛋白仅为6.8g,贫血严重,考虑因多发骨折急性失血造成。输血科医生陈齐、潘裕莹在血库血量告急的情况下,紧急联系通州血站,为患者输入红细胞纠正贫血。为确保患者手术安全,徐执扬启动MDT多科室会诊,邀请介入与血管外科主任杨永久、麻醉科主任杨彦伟、病区护士长陈蕾会同重症医学科(ICU)、输血科以及科室医师共同讨论、制定治疗方案。
由于患者伤情严重,为保证手术质量,防止术中出现大出血等意外情况,经过徐执扬等各位专家仔细研判,并经患者家属同意,医院创伤骨科(骨一科)会同介入与血管外科、麻醉科进行术前准备;输血科准备术中用血;重症医学科备好术后床位;病区护理团队完善护理工作。多科室合作,多部门协调,一天内手术已经准备完毕。
惊心动魄:通力合作初战告捷
手术于1月23日正式开始。首先由介入与血管外科主治医师满新贺行左髂外动脉导丝置入、球囊置入,操作一气呵成。在麻醉科主任杨彦伟指导下,麻醉科医师刘舸为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由徐执扬主刀,吴冯胜、李晗配合行“后路+前路联合入路”骨盆环重建术。
▲术中(部分画面已进行黑白处理)
术中,应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微创辅助操作内固定技术,辅助开展创伤骨科手术,医生可以精准设计并置入内植入物。在患者脱位的骶髂关节暴露、准备复位骨折断端时,为防止骶髂关节骨折复位后,髂外动脉失去血肿压迫,有可能会迅速破裂导致大出血,徐执扬一面谨慎操作,一面严肃叮嘱:“看着血压、看着血压、看着血压。”在复位骨折脱位的一瞬间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都在全神贯注,只听见麻醉机发出滴滴的工作声音。徐执扬和吴冯胜合力将骨折脱位断端复位:“成功了!复位成功!”
▲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
“稳定,血压稳定!”在刘舸再次确认血压后,吴冯胜和李晗迅速完成手术其他步骤,上钢板、打螺钉,止血冲洗缝合。最后,满新贺再次造影确认髂外动脉完整无破裂。手术共计6小时,术中出血量500ml,共输红细胞400ml+血浆400ml,手术初战告捷。
▼术后检查
悉心照护:优质护理助力康复
术后患者转入ICU继续治疗,维持生命体征、纠正贫血。1天后患者平安度过危险期,转回8D普通病房继续接受恢复治疗。
▲术后患者在ICU接受治疗
在陈蕾和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患者一天天恢复。
▲术后患者转回8D病房,医疗团队查房
1月28日大年三十,徐执扬还特意到病房探望患者及家属,并代表科室向他们送上了新春祝福。患者对徐执扬说:“这次意外让我们一家经历过生死、体会到离别。医院多个科室专家同时进手术室,让我们看到了医院的担当。非常感谢所有的医师、护士们对我们的照顾。”
▲徐执扬(右一)进行查房
经过治疗,患者各项指标逐步恢复正常,已于2月7日顺利出院,转回老家接受康复治疗。此次手术的成功,展现了医院MDT多学科团队在诊疗方案、风险评估、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各个专家通力合作,为患者提供“最优解”。该案例的成功,标志医院严重创伤救治体系达到新的高度。未来,医院创伤骨科(骨一科)将继续深化MDT模式建设,为更多急危重症患者筑起生命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