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立春养生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立春以后,天渐温,寒渐退,昼渐长,夜渐短,气候逐渐由寒转温,大地由闭藏逐渐开始生发。人体也逐渐由冬藏转入春生。人体气血逐渐外向,新陈代谢逐渐加速,以供给五脏生机开始勃发的需要。冬春之交,由于天气乍暖还寒,气血运行忽急忽缓,时而偏内,时而偏外,五脏适应得有个过程,所以冬春之交是一年之中比较容易生病的阶段,尤其要注意养生。怎样做才能在立春时节,拥有最好的养生效果呢?
1、起居养生
立春以后日照渐长,在起居方面也应顺应日照变化,相对冬天来说晚一点睡、早一点起,以利于阳气的生发。“肝属木,应于春季”,肝气通达,身体才会轻松、精力充沛;肝气受损,人很容易出现疲劳困倦、眼干目涩等不适。因此,春季首先要让肝“休息”好,过度劳累会严重耗损气血,直接影响肝藏血的功能。“人卧则血归于肝”,在此时提倡早睡早起,规律起居,即便晚睡,也要在晚上11时前上床。
2、运动养生
立春虽然天气开始转暖,但仍较寒冷,这个时候应进行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助阳气升发,比如散步、慢跑、太极、八段锦等,以微微出汗为度,避免大汗出,否则易损伤阳气。出门春游,多呼吸新鲜空气,与自然界进行充分接触,不仅强身健体,还有利于情志的放松,益于肝。
3、饮食养生
《素问·藏气法时论》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在饮食调养方面,要考虑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温补阳气之品,如韭菜、葱、蒜、豆豉、蘑菇、鸡肉、牛肉等。因酸味入肝,且具有收敛的特点,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故不宜食酸收之味,应少喝酸梅汁、橙汁、柠檬汁等酸性饮品。故立春饮食,宜辛散,忌酸收。
4、情志养生
春天属木,与肝相应,肝在生理上主疏泄,在志为怒,喜调达而恶抑郁。立春时节,情绪上要戒躁戒怒,忌心气抑郁不舒展,宜保持心境平和、畅达乐观。借立春阳气上升之机,适当地调摄情志,可以使阳气由胸中主动得以宣达。
5、穴位养生
期门穴是肝的“募穴”是肝气输注于前胸的重要穴位,可起到疏肝理气、养肝柔肝的作用。穴位位置及按摩方法:期门穴位于胸部,当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按摩时,以手掌置于期门穴,沿肋间隙做前后搓动,以局部发红发热为度,按摩3-5分钟。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太溪为肾经“原穴”,两者合用可培补肝、肾之原气,起到滋水涵木、补肾养肝的作用。穴位位置及按摩方法:太冲穴位于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沿第1、2跖骨间从前向后推按,当有骨性阻挡且有凹陷的地方就是太冲穴,用拇指点揉2-3分钟。
太溪穴位于内踝尖和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点揉2-3分钟即可。
章门属肝经,同时又为脾之“募穴”,用之可疏肝健脾。穴位位置及按摩方法:章门穴位于侧腹部,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简易取穴可将上肢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并屈肘,肘尖点到处即为章门穴,按摩时用掌根按揉3-5分钟。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文中处方仅为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