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杨柳学术】聚焦宫颈病变,提高基因筛查 | 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病理科圆满完成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一)
2025年5月21日,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病理科于医院五楼学术报告厅成功举办了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DNA甲基化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与诊治中的意义会议(一)。
会上,病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晓刚首先介绍了宫颈癌的研究新进展。从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宫颈癌的生物学和分子机制、宫颈癌防控现状与挑战、疾病管理新视角、治疗与未来研究方向五个方面分别进行叙述,将宫颈癌的最新研究内容展示给听众。希望能够加强HPV疫苗接种、预防性教育以及对高危人群早期精确的筛查,在疾病早期阶段,提高宫颈病变的筛查力度,注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育能力的保护。对于晚期宫颈癌,新疗法为解决治疗难题带来了希望,联合疗法则有望克服各种阻碍,我们对宫颈癌的病理生物学和免疫微环境的认识不断进步,推动着治疗模式的转变,未来的研究将转向个体化和精准医学。展望未来,宫颈癌的治疗将越来越依赖于跨学科合作,将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和精密工程学等联合,这种综合方法旨在开发出更安全、更有效、更个性化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病理科副主任医师孔令红介绍了DNA甲基化的基本原理,她在授课过程中提到DNA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将甲基基团转移到特定的DNA区域,主要是CpG岛中的胞嘧啶上,形成5-甲基胞嘧啶。这种修饰不改变DNA的碱基序列,但会影响DNA与转录因子等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当甲基化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域时,通常会阻碍转录因子与DNA的结合,从而抑制基因的转录,使基因沉默,在细胞的分化、发育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中发挥关键的调控作用。DNA甲基化与宫颈病变紧密相关,在宫颈病变中,抑癌基因启动子区常高甲基化致基因沉默,促进病变发展,其水平和模式变化可用于早期筛查和病情评估等。
病理科主管技师薛慧忠详细讲述了宫颈癌甲基化的操作流程、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以及实验结果的判读等。他在授课过程中一边详细讲解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一边演示操作的手法,如何能够在实验前做充足准备、如何在实验过程中规避各种风险以及保证实验过程顺利进行,他都给出来了多条经验总结,使我们临床一线的实验工作者们收获满满。他还对实验结果的判读进行了详细解读,并且分享了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宝贵经验,让我们受益颇丰。
宫颈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宫颈癌筛查的常规方法是巴氏涂片、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和阴道镜检查等,最新研究显示表观遗传变化可能在宫颈癌的发展中起作用,这表明DNA甲基化可能是宫颈癌筛查的有用标志。通过本次授课,就宫颈癌的最新研究进展、DNA甲基化的原理以及宫颈癌DNA甲基化检测的具体操作步骤、结果判读进行了详细的学习和讨论,旨在提高病理及临床医师对宫颈癌DNA甲基化的了解及认识,有助于更好地为临床及患者进行个体化、精准化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