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发现肝内胆管结石怎么办?

字号: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的良性胆道疾病。肝内胆管结石起病隐匿,发病机制复杂,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难以完全治愈,病程晚期可并发肝脓肿、化脓性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以下是关于肝内胆管结石的科普知识,助您早发现、早治疗。

  一、什么是肝内胆管结石?

  肝内胆管结石与常见的胆囊结石不同,它“藏”在肝脏内部的胆管分支中(如左肝管、右肝管)。结石成分多为胆色素性(黑色或棕褐色),少数为胆固醇性。结石长期滞留可能导致胆管梗阻、脓肿,甚至诱发肝癌。

  二、常见症状有哪些?

  典型表现:右上腹或中上腹隐痛,可能放射至背部;急性发作时伴随剧烈绞痛、寒战高热(胆管炎)。

  黄疸:结石阻塞胆管时,皮肤、巩膜发黄,尿液颜色加深。

  其他警示信号:反复发热、消化不良、体重下降,严重时可出现脓毒症或休克。

  三、为什么会发生肝内胆管结石?

  胆道感染:细菌(如大肠杆菌)感染导致胆汁成分改变,促进结石形成。

  寄生虫感染:东南亚地区常见华支睾吸虫感染,破坏胆管结构。

  胆汁淤积:胆管狭窄、胆汁流动不畅,胆固醇或胆色素沉积。

  代谢异常: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增加胆汁黏稠度。

  解剖异常: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患者风险较高。

  四、如何诊断?

  首选检查:腹部超声(无创、便捷,可发现多数结石)。

  精准评估:增强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明确结石位置、数量及胆管狭窄情况。

  必要时: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但属于有创操作。

  五、如何治疗?

  治疗方案需根据结石大小、位置及患者状况制定:

  1.药物治疗:急性期需禁食、抗感染、保肝、补液支持治疗。

  2.经口内镜治疗:ERCP(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可取石或行鼻胆管引流,或置入胆道支架,创伤小,适用于少量结石患者。

1.jpg

  3.经皮内镜治疗:PTCS(经皮经肝胆管取石术),即采用超声结合DSA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置入胆道引流管,逐步扩张窦道后,应用胆道镜系统进行碎石取石,可适用于大量结石患者,适应症广,是近百年医学发展进步的产物之一。

2.jpg

  4.手术治疗:适用于无法经内镜取净结石且一般情况较好的患者,可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肝部分切除术、胆肠吻合术,如恶变则需行肝癌根治术,终末期则需考虑肝移植。

3.jpg

  六、注意事项

  饮食调整:减少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多吃膳食纤维(如全谷物、蔬菜)。

  控制基础病:及时治疗胆道感染、寄生虫病及代谢性疾病。

  高危人群筛查:有家族史或慢性肝胆疾病者,建议至少每年超声检查。

  温馨提示:若反复出现腹痛、黄疸或发热,请及时就医。肝内胆管结石并非“小毛病”,早诊早治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守护肝脏健康!

  注: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内容不作为医学诊断依据。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