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下肢肿胀疼痛警惕血栓!科学防治,远离致命风险

字号:

  一、认识静脉血栓:血管里的 "交通堵塞"

  1. 什么是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是血液在静脉血管内异常凝结形成的 "血块",分为两类:

  深静脉血栓(DVT):多发生于下肢静脉(尤其腘静脉、股静脉),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

  肺栓塞(PE):血栓脱落随血液流入肺部,突发胸闷、咯血、呼吸困难,堪称 "血管炸弹"。

4.jpg

  2. 为什么下肢是 "重灾区"?

  下肢静脉负责将血液从肢体远端运回心脏,血流速度较慢。一旦血管内膜损伤、血流淤滞或血液高凝,就像高速公路发生事故,极易引发 "血栓堵车"。

  二、5 类高危人群,请对号入座!

  久坐久站族(程序员\ 教师\司机\ 空姐):连续1 小时不动,血流速度下降50%。

  术后\ 产后人群:卧床制动、创伤应激,血栓风险升高5-10 倍。

  40 岁以上人群:血管弹性下降,每增加10 岁风险增加2 倍。

  肥胖\ 三高人群:血脂血糖异常破坏血管内皮,血液更易凝结。

  肿瘤\ 长期服药者:化疗药物、避孕药等会改变血液凝血机制。

  特别提醒:即使没有基础疾病,长途旅行(如飞行 6 小时以上)也可能又发血栓,又称"经济舱综合征"。

5.jpg

  三、下肢血栓的 3 个典型信号:单侧肿胀是关键!

  当血栓堵塞静脉时,肢体回流受阻会发出 "求救信号",注意区分单侧 / 双侧症状:

微信截图_20250612154258.png

  误区预警:不要按摩 / 热敷肿胀肢体!可能导致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

  四、科学防治分 3 步:从日常预防到精准干预

  第一步:高危人群主动预防

  生活习惯调整

  动起来:每 30 分钟起身活动,久坐时做「踝泵运动」(勾脚-伸脚-绕环,10 次/ 组,每小时1 组)。

  穿对衣:医用二级压力袜(晨起穿,大腿根松紧以伸入 1 指为宜),促进血液回流。

  控体重:BMI 保持18.5-24.9,腰围男性< 90cm、女性< 85cm。

  饮食管理

  多喝水:每天 1500-2000ml(避免浓茶\咖啡利尿)。

  吃 "抗栓食物":黑木耳(含腺苷)、深海鱼(Omega-3)、番茄(番茄红素)。

  控盐限糖:每日盐 < 5g,减少精制糖摄入(高血糖损伤血管内皮)。

  第二步:出现症状立即自查

  用「周径测量法」初步判断:

  仰卧位,髌骨上缘 15cm、下缘10cm 处,用软尺测量双腿同一部位周长。

  差值 > 1cm 需警惕,>3cm 高度怀疑血栓,立即就医!

  第三步:专业诊疗方案(黄金时间 6-14 天)

  明确诊断

  首选下肢静脉超声(无创、准确率 > 95%)

  怀疑肺栓塞需做 CT 肺动脉造影(CTPA)

  分层治疗

微信截图_20250612154339.png

  别抱侥幸心理:即使症状轻微,单侧肿胀也要第一时间排查(曾有患者误以为 "肌肉拉伤",拖延 3 天突发肺栓塞)

  规范足疗程用药:抗凝治疗通常需 3-6 个月,擅自停药复发率升高 4 倍!

  康复期定期随访:每 3 个月复查超声 + D - 二聚体,监测血管再通情况。

  作为医生,我见过太多因忽视下肢肿胀而酿成悲剧的案例,也帮助无数患者通过科学治疗重获健康。

  特别提示:静脉血栓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部分图片及资料来源于网络,侵删。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