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杨柳科普】血小板减少为何会引起出血?

字号:

  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磕磕碰碰,但伤口很快就会止血结痂,这背后离不开默默无闻的“功臣”——血小板。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人体就容易出现出血,严重的出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那么,血小板减少为何会引起出血呢?

  血小板是血液中一种重要的有形成分,体积微小,形状不规则。当血管受损时,血小板会迅速聚集到伤口处,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破损的血管,起到初步止血的作用。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维持在(100-300)×10^9/L之间。当血小板数量低于100×10^9/L时,称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止血功能下降,容易出现出血症状:皮肤黏膜出血,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内脏出血,严重时可出现消化道出血、泌尿系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

  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的机制

  1.血小板血栓形成障碍:血小板数量减少,无法形成足够的血小板血栓来堵塞破损的血管;

  2.血管收缩功能减弱:血小板可以释放一些物质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出血。血小板减少时,血管收缩功能减弱,出血难以控制;

  3.凝血因子激活不足:血小板参与凝血因子的激活过程,血小板减少会影响凝血因子的激活,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1.生成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2.破坏增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等;

  3.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等。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

  血小板减少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

  2.再生障碍性贫血:可使用免疫抑制剂、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治疗方法;

  3.脾功能亢进:可考虑脾切除手术。

  预防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

  1.避免外伤: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防止出血;

  2.注意饮食:避免食用坚硬、粗糙的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

  3.定期复查:定期查血常规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血小板是人体止血的“急先锋”,血小板减少会导致止血功能下降,引起出血。了解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和危害,积极预防和治疗,对于保障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仅限于公益科普及学术交流,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文中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 标签: